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第十七章 入局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父皇,儿臣有个办法,能不改变士绅不纳税的国策,又能保护百姓的耕地。”

胡惟庸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如果有这样的好办法,他们还至于在这打口水仗?

回头看向自己的老师,李善长眼神中同样满是不解。

“讲。”

“锁死耕地,不允许任何民间交易。

违令者,斩。”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自古以来,民间的耕地交易就没有停止过。

此举不能开,否则的话,大家士绅不纳税的优待,就只对家里那点土地有用。

满朝官员一想到未来只能待在家里,看着外面大片的耕地流口水,就觉得心痛无比。

那可都是钱,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是没人敢说。

刚刚李善长已经说了,读书人只在乎陛下给的照顾,不在乎百姓的耕地。

现在,皇帝没改变对你的照顾,你家里的土地依旧不纳税。

皇帝只是锁死了民间的耕地交易,无论百姓,还是士绅,都不能卖,也不能买。

话被堵死,李善长终于维持不了自己的淡然。

怎会如此,他这才发觉,自己一步步的走进了皇帝跟太子布下的局。

跟浙东集团斗了三年,各种圈套他都见识过。

李善长不在意自己进了别人的局,他在意的是,锁死耕地这么好的办法,是谁给皇帝出的。

那个提出士绅不纳税国策百年隐患的人。

李善长猛地抬头,没错,既然是他看出的隐患,自然也是他想出的办法。

那人是谁?

李善长忽然想到胡惟庸告诉自己的话,他没有在中书省找到那份折子。

也就是说,那名官员有进宫的权力,他是跟陛下口述了这个办法。

去查,按这个方向去查,一定要找到他。

“韩国公,你觉得如何?”朱元璋淡漠的声音传来。

李善长深吸口气,无奈的摇摇头:“太子殿下玲珑心思,我辈自叹不如。

如此,当百无禁忌。”

“好,那就当国策发下去,即刻施行。”

朱元璋嘴角扯出一丝笑意。

我可是刘伯温心甘情愿辅佐了二十多年的人,你李善长也配跟我斗?

宫门外。

散朝的李善长被胡惟庸搀扶上轿子。

“去查最近谁进了宫,谁见了陛下,我要详细的名单。”

“这会很难。”胡惟庸愣了一下,皇帝身边,他没有人手。

“想办法,一定要查出来,我有预感,那个人会是我们日后最大的敌人。”

“好。”胡惟庸响起了今天朝堂的惨败。

在皇帝身后出谋划策的那个人,的确要找出来。

李善长坐在轿子内,心中充满了愤怒。

他辛辛苦苦打败了刘基,只要能再打赢这一仗,就是天下官员的领袖。

可惜,他战败了。

以后再想等到一个这样的机会,不知道要多久。

眼看着到手的地位飞走,李善长握紧了拳头。

陛下,别急,还有下一次。

……

随着大朝会的结束,官员纷纷回家。

没有人注意到,皇宫一处隐秘的小门,一辆宽大的马车行驶了出来。

“标儿这次做的不错,帮了爹一个大忙。”

朱元璋心情极好,把锁死耕地的政策推行下去简单。

但他要的是狠狠地打压一下淮西集团,让官员们明白,这天下还是朕的。

朱棣哥仨羡慕的瞅着大哥朱标,他们年龄还小,没有观政的权利。

“父皇,这位新先生教什么?”朱棣问。

朱标几人也纷纷看了过来,他们的老师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

论学问,天下没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们。

新先生能让父皇亲自出宫,带着他们去拜师,必定不是凡人。

“他教治国的学问。”

朱标几人互相望望,很是不解,那几位大儒教的也是治国的学问。

“大不同,大不同啊!”朱元璋哈哈大笑。

是李墨让他明白,这天下自己最应该依靠的人不是官员,而是百姓。

最让朱元璋喜欢的是,李墨不仅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比如说这一次的锁死耕地,这想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时间不长,侍卫护卫着马车到了静园门口。

临下车前,朱元璋忽然想到了什么,嘱咐道:

“如果李先生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就当没听见。

记住,我现在是姓黄的商人,你们也是商人的儿子,万不可说漏嘴。”

“放心吧爹。”朱标几人连连点头。

按照他们对老爹的行事风格估计,谁要是说漏了嘴,回去等着挨揍吧。

朱棣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该说的话,是什么?”

朱元璋轻咳一声:“李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说不定会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那是什么?”朱棣追着问。

“听了你就知道了。”

朱元璋暴躁的将朱棣一脚踢下马车。

清明看书礼!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5日到4月5日)

阅读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