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第二十二章 大明的国民生产总值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朱元璋气喘吁吁的回到座位上,没有再动手。

朱棣哥仨感激的看了李墨一眼,先生果然是好先生,不像太傅,总是告状。

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哥仨的新大哥。

“虽说现在听不懂,但也要好好地听。

将来没准有一天,你们会用上它。”

李墨告诫了一句,看到朱棣哥仨连连点头,便接着往下讲。

“让大明宝钞成为真正的货币,第一个要求已经总结完了,现在我们说第二个。

每年应该发行多少大明宝钞?

这里还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国民生产总值。”

李墨咽了口口水,也把GDP三个字咽了下去。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朱棣举手问。

“每年百姓种的粮食值多少钱,手工艺者做出来的商品值多少钱,

每年生产出来的矿产值多少钱,全部加起来,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朱标疑惑:“这不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社会财富?”

“不,社会财富和生产总值不是一回事。

社会财富指的是这个国家,自创建以来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值多少钱。

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所有人今年生产的所有东西加起来,值多少钱。

打个比方来说,大明现在所有的货物加起来值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这是社会财富。

今年大明百姓种出的粮食,开凿的矿产这些东西加起来,值两千万两白银,这就是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大明宝钞每年发行的货币定额,要跟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持平。

只要皇帝能够计算出如今的社会财富有多少,再去统计超额发行了多少大明宝钞。

超出的量是否多出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多了多少,就发行多少大明宝钞。

如果少了,那今年就不要发行,等待明年再重新计算。”

话音落下,这次不仅朱棣哥仨是星星眼,朱标眼中也充满了迷茫。

朱元璋挠挠头,没好意思打孩子,因为他也没听懂。

李墨轻叹口气,教科书上的话总之让人听不明白。

“这样吧,我来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李墨回忆着自己之前看过的资料,上面对洪武年间的GDP有着详细的介绍。

“大明的社会财富共有一亿五千万两白银。

发行了一亿八千万两大明宝钞,超出了三千万两。

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两千万两,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增加到了一亿七千万两。

跟一亿八千万两差了一千万两。

社会财富依旧低于发行的大明宝钞总量。

那么今年就不要发行大明宝钞。

如果明年的生产总值依旧是两千万两,超出了大明宝钞的货币总额一千万两,

官府今年的大明宝钞发行定额就是一千万两,明白了吗?”

教科书听不懂,例子总是能让人很轻松的理解。

朱标深深地出了口气,对李墨充满了崇拜。

这些知识,都是太傅不会教给他的。

因为太傅也不会。

他今天算是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大明宝钞是个隐患,必须要改革。

朱元璋拳头紧握,自古人人都说打江山易,坐江山难。

的确如此啊,世人只看到了皇帝能够享受一切,却不知皇帝也要承担养育天下人的责任。

任何一步踏错,都会万劫不复。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改天我们接着讲。”

李墨没打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上课,他在这讲述知识,纯属是无聊和兴趣。

这次穿越的目的是明确的,找到老朱,告诉他我要造反。

……

“标儿,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办?”马车上,气氛很是沉闷。

朱标思索片刻,说:“父皇,我们要先搞清楚大明如今的社会财富有多少。

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多少,然后才能计算要发行多少大明宝钞。”

朱元璋点点头,这点跟他想到一块去了。

“程熙。”

“属下在。”马车外,传来程熙的声音。

“传户部尚书吕昶进宫。”

“遵命。”

做完了这些,朱元璋松了口气,看向自己的四个儿子。

“这位先生你们觉得如何?”

“强国之才。”朱标说。

“太棒了,爹。”朱棣哥仨异口同声,不说那些强国安民之策。

单单今天李墨帮他们说话,让自己少了一顿皮肉之苦,

李墨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先生。

尤其是朱棣,他一直想着能够带着十万大军纵横沙场,而不是每天坐在书房里写大字,背论语。

四个儿子的态度,朱元璋很满意。

知道学就好,这可是将来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的保障。

“好好学,明日爹会很忙,就不陪你们一起来了。”

朱标四人点头答应,身为皇子,对于朝政他们知晓的并不少。

北元的军队一直在骚扰大明北方边境,朝廷准备在今日派遣大军,消灭北元主力。

身为皇帝,朱元璋有很多事情需要安排。

“做好记录,等爹忙完了,咱要亲自看。”

小作者在这里求一波数据,求评价,求鲜花,求月票,数据好差,小作者给各位读者老爷跪了

清明看书礼!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5日到4月5日)

阅读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