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第五十四章 财富从哪来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很多看来无解的难题,只是因为当事人智慧不够而已。

红国传承数千年,经历了无数的变更,最终依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们所依靠的,便是智慧。

破局的方法,红国找到了,或者说,几乎找到了。”

李墨有些感慨:“这会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单凭说的话,无法真正理解。

我会写下来,留给你慢慢的咀嚼。

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

朱标从凉亭中站起身,很懂事的鞠躬行礼。

至今为止,李墨是他唯一放在心中尊敬的先生。

他不是那些只会说空话,大话的腐儒。

一个个喊着要让大明万国来贺,却只会说说。

先生与他们不同。

朱标相信,先生说能让大明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那大明就一定能做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墨在凉亭内做了许久。

夕阳西下,晚霞漫天。

李墨一步步走进书房,他想起了许多的事情。

他想起了那个无比熟悉的国家。

他曾经爱过,后来恨过,现在依然爱。

他要把这个国家的是是非非写出来,讲与后人听。

摊开宣纸,李墨提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红国有两个政权,一个叫德,一个叫秃。

德政权很弱小,不被其他的国家承认。

秃政权非常强大,手中不仅有大量的黄金外汇,还有着拥有大量先进武器的军队。

德政权很穷啊,没钱,手中没有多少大城市。

黄金亦或者外汇储备更是想都别想。

所以,德政权发行的是陕甘宁边区的边币。

边币的发行信用基础只能是最原始的粮本位。

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

这场战争,怎么看也应该是秃政权胜利。

但这里,我要说一个很重要的点。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

德政权是公有制经济,也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形式。

秃政权是私有制经济,也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归个人所有。

两种经济模式各有优劣,私有制能够更好的提高经济水平。

但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私有制经济也是束缚他们的锁链。

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归于少数人,绝大部分无产阶级只能艰难存活。

公有制经济想要提高经济水平很难,可他拥有一个在战乱年代最为难得的特性,稳定。

战乱年代,最不缺的就是投机者,包括金融投机者。

秃政权的货币体系在无数投机者面前,仅仅维持了一年半,便彻底崩溃。

而德政权的货币体系始终保持着稳定。

不是没有投机者想要攻击德政权,可他们面对海量的粮食,最终都败下阵来。

后来两个政权打了三次大战役,均已德政权的胜利而告终。

我们不从军事角度去解读。

单纯从经济角度去解释三场战役。

这是一个财政犹有余力的政权,对另一个财政崩溃政权的总摊牌。

德政权的某位元帅曾说过,他们的胜利,是上百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这话绝对不假。

故事讲到这,我想我可以对公有制经济说的更多一点。

除了稳定,公有制经济还有一个很强的特性。

能够压榨全国一切的资源去干“大事”。

而干什么“大事”的决定权又集中在几个人亦或者一个人手中不受约束。

后来,秃政权败了,德政权建立红国。

他们的确做了很多的大事。”

“战争结束了,红国建立了,德政权坚定不移的执行者粮本位体系。

和平年代,为了维护这个体系,他们设计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什么叫统购统销?

具体来说,所有农民的粮食统一由官府收购,也统一由官府出售。

其实就相当于官府成了当时最大的也是垄断的地主。

收购多少粮食,价格是多少,全部都是他说了算。

农民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这种制度会带来什么后果?

首先,百姓不可能富的起来,当然,这并不是德政权本意所为。

他们当然想要让百姓生活的更好,可当时的红国一穷二白。

他迫切的需要庞大的财富来让自己建立工业体系,来让国家变得强大。

财富从哪来?

粮食是红国最大的财富。

所以财富只能从农民身上来。

国家要工业化,要强大,但是没钱。

没办法,先苦一苦百姓吧。”

阅读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