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

第五十五章 从粮本位到土地本位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李墨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年代。

因为太过沉迷的原因,李墨用了很多朱标看不懂的新词汇。

但是没关系,等写完之后改一改就好。

喝了口茶,李墨重新拿起毛笔,接着写: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红国的粮本位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带来了什么。

百姓生活艰苦,但是国家获得了财富。

红国后来在北边的半岛上单挑十七个国家,同时继续进行工业化。

这段故事说起来很辉煌。

但一首雄壮的史诗下,有着一整个阶层的苦难。

只要是人,都不会喜欢贫困。

终于,在统购统销制度实行的几十年后。

1978年,注意,这是个很特殊的年份。

在这一年,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签下了“生死状”。

“将村内的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从那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农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感谢小岗村那十八位村民,他们是先行者,勇敢者,探索者。

他们是值得上教科书的人物。(他们好像已经上了)

这时候的红国发生了变化,统购统销制度取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但请注意,货币信用基础的粮本位体系没有动摇。

同样是在1978年,shen圳拍卖出了第一块土地。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这一天起,红国的货币体系从粮本位逐渐向土地本位过渡。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出来一个问题。

为什么红币要从粮本位转向土地本位?

原因并不复杂,有限的粮食已经无法支撑越来越大的社会财富。

再复习一遍我们上面学过的公式,社会财富相等于货币总量相等于信用基础。

有限的粮食无法让整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升级。

举一个例子,2012年(以后很多数据都会拿这一年的数据来举例)

红国粮食总产量为5.89亿吨,换算成红币不到十万亿。

而同期红国货币发行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亿。

这是很直观的说明,粮本位已经远远无法支撑越来越庞大的社会财富。

但是土地本位不同。

我们之前说过,红国是公有制经济。

在公有制下,全国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简单地解读一下,无论是集体土地,还是个人土地,都禁止交易。

同时,在国家征收土地的时候,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没有多少议价能力。

好了,我们接着说为什么红币的信用基础选择了土地本位。

因为土地价值高,支撑货币发行有着相当大的潜力。

没听明白?

没关系,我们可以详细解释,为什么土地价格高,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土地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狭义的土地仅仅是指地方官府与朝廷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土地。

也就是说,狭义土地指的就是单纯地地皮。

而地皮的作用一般是盖楼,比如说写字楼,居民楼,亦或者建设工厂。

广义土地概念就大的多,包括了土地上的劳动力资源与土地下面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世界贸易中。

红国做为技术并不先进的国家,他所能在国际市场出售的商品。

理论上就是土地下方的矿产资源与土地上面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最后生产出来的初级加工商品。

这类商品并不需要很强的技术,很多国家都能做。

因此价格会被压得很低。

所以当出现九亿件衬衫换一艘战船的事情,请不要奇怪。

红国在参与世界贸易初期,只能用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去换高技术商品。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土地相当值钱,而且非常有潜力。

用经济的知识来解读,狭义的土地是指,地皮是红币国内信用的基础。

而广义的土地是红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信用基础。

现在,红币的信用基础必须要用土地本位。

这件事情已经明确了。

那么,如何顺利实现红币信用基础从粮本位到土地本位的转型?

红国高层制定了三个关键的政策,来促进土地市场的迅猛发展。

ps:感谢各位投月票的大佬,“白发三千丈”“永不放弃”

谢谢你们的支持。

老规矩,大家不用打赏,不要多花额外的钱。

另外问一下,为啥免费的评价票这么少,是看到最新一章的人很少吗?

求个评价票,谢谢大家。

阅读大明,开局在老朱面前造反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