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第91章回归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对于太史慈和程普所部征讨荆南的辎重供应,孙策并没有完全将其寄希望于荆南世家豪强,而是想走水运经江夏运输过去,如此既省力,又安全。

毕竟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刘表是不敢再派手下的水军对江东水军出手了,再者,江东水军就算不说称霸江河,至少用来运输辎重的话,定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孙策的自信,一方面来自于对诸将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对大匠蒲成的信任,就在他成功拿下广陵郡不久后,埋头苦干许久的蒲大匠终于成功制造出了曾经孙策和他说过的轮船。

在仔细看过蒲成送来的轮船模型后,孙策觉得好像与他记忆中的有点不太一样,但看起来似乎更加有效和实用。

蒲成送来的是两种轮船模型,一种是拿艨艟改装的轮船,一种是拿楼船改装的轮船。

艨艟在水军作战中的作用主要就是快速冲刺,负责近距离破防和交战,经过改良后的艨艟更像是装甲轮船,其船身并不大,且其体型呈狭长状,行进起来速度极快,为了提高艨艟的战斗力,他还在船上覆盖了一层厚木装甲,并在装甲上开了两排孔,这些数量大约在二十个的孔,可供水军在近战时使用长矛刺杀。

当然,这样的设计,自然会大大削弱艨艟的速度优势,孙策看到模型后,就知道蒲成必然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和设计,只是一直无法解决船的速度问题,毕竟水战中的速度是极为重要的,装甲再厚也会被破开。

而孙策给蒲成提出的轮船建议,便让他一时间有了解决装甲艨艟动力问题的灵感,用轮子来推动战船行进,效率显然要比桨更好一些,同时也更加隐蔽和安全。

这些改造后艨艟轮船的航行,大概需要二十个操轮手,通过船内的木柄及一系列传送装置来转动船外的轮子,以推动战船行驶,同时船体外的轮子也被厚木装甲所遮挡,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轮子不被破坏。

而楼船改装后的轮船,威力则是更加巨大,与艨艟的体型狭长不同,楼船高大,在内河可以算得上是霸主,载人几多,行进速度也不够快,不过其上原本就附有不少装甲,再加上不需要近距离作战,因而蒲成只加装了轮子和一些新式的武器装备。

蒲成虽然近来忙于船只的改造,但他可忘了改进升级江东军军备的本职,改造过楼船上新装的武器正是他的杰作,改良后的投石机,船头弩机和拍杆,这三样武器装备上后,将会大大提高江东水军的战斗力。

改良后的投石机和船头弩机都属于远程杀伤利器,符合楼船的水战需求,至于为何会是改良后的投石机,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投石机体量太大,且其操作方式不适合在船上进行。

改进后的投石机不是配重式,变成了扭力式,扭力式投石机,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弹射杆平时是直立的,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弹丸,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恢复到垂直位置将弹丸射出。

这种扭力式投石机相比配重式投石机的射程要近一些,威力要小一些,但在水战中利用的话完全足够了,毕竟敌方水军的座舰不可能和城墙一般坚固。

因为石弹太重,所以这种投石机使用的是泥弹,在孙策的设想中,水战中的投石机,抛射燃烧的火油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可惜到目前为止,他的这种想法还没有被落实。

弩机就是一种放大版的弓弩,射程和威力比起一般弓弩更大的同时,也需要多人才能够发射,通常来讲,楼船上配置的弩机需要三个人一同转动绞索,才能拉动弩弦,其发射的是铁质的长矛,威力极大,可以远距离撕裂船体,堪称水战大杀器,但问题在于弩机每次发射的间隔时间太长,不好上弦。

而拍杆则是一种近战武器,水战中总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比如说楼船被大量艨艟和走舸所包围,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拍杆进行攻击,拍杆其实有些类似于杠杆,一头缚有重物,士卒们以绳索拉住另一头抬起杠杆,然后迅速放下,以重物砸船。

江东所在的地理位置便决定了水军的重要性,不论是孙策攻打荆南,还是日后抗击曹操南下,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都是不行的,而宽阔的长江水道和密布的支流水网让江夏等地的地理极为复杂。

柴桑和彭泽两县是扼守水道的关键位置,这两个县城是长江水道与彭蠡泽交汇的两个点,控制了柴桑县和彭泽县,就控制了整个彭蠡泽,控制了彭蠡泽,就控制了水道。

因此,孙策将大部分水军都部署在了柴桑,并且打算在庞统和甘宁等人回来后,任命庞统为江东水军都督,并且让熟悉水性的甘宁,蒋钦,周泰等人都调过去。

......

说来也巧,就在孙策考虑着这些的时候,情报司那边传来消息,出海的庞统,甘宁,华佗等人终于回来了,如今已经上了岸,收到消息的孙策十分欣喜。

庞统和甘宁等人的平安归来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能够发展起来的,而且江东有这个能力可以发展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

历史上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南越后,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此航线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直到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后返航,这条最早开辟的航线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

当然由于孙策的有心建议,确实提高了如今江东造船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先进的海船也得以被制造了出来。

而孙策觉得,往后的海外探索或许可以更远一些,比如说去日本抢些银矿等等,不过这些目前还都还只是孙策个人的想法,具体还要等庞统和甘宁回来禀报航海情况后再谈。

三日后,庞统等人终于到了会稽,此时的孙策身着甲胄,腰间悬挂着螭虎剑,正在看着从港口外驶进来的数十艘大海船,情绪有些激动。

之所以会激动,是因为庞统等人出发的时候只有四十来艘福船,回来的时候却多了几十艘广船,没错,就是和鄮县船厂里一模一样的广船。

很快,庞统的座舰缓缓靠在了码头上,几块大木板被搭了起来,连接好船甲板与码头,随后甘宁和庞统率先踏上了木板,甘宁和华佗等人紧随其后。

看到众人,孙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们的脸庞都被晒得黝黑,而且都瘦了不少,不过眼神倒是格外明亮,看起来精神不错。

如此想着,他主动迎了过去,庞统和甘宁等人见孙策过来,纷纷行礼道:“拜见主公。”

随即庞统又拿出了一样东西,并道:“此行有兴霸和华神医相助,在下幸不辱命。”

孙策接过其递过来的账册,笑着说道:“士元、兴霸你二人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先跟我回府好好说说。”

随即他又对两人身后的华佗说道:“元化先生,还请先回去休息一番,秣陵的岐黄书院已经差不多快建好了,到时还得辛苦你教导那些有心求学医术之人。”

“末将(在下)遵命。”三人各自应了一声,便紧随孙策向征南将军府走去。

码头上刚被孙策提拔的诸葛瑾,正在指挥人马将船上的各种缴获搬运下来,另有数十名书吏忙着分册登记各种货物,随后再将这些东西一一送往孙策的府库储存。

看着那一箱又一箱的货物,诸葛瑾惊讶到有些难以置信,这缴获也太丰厚了吧,其实别说是他了,连孙策看了庞统呈上的账册后也是惊讶的不得了。

孙策府上,他高居上位,甘宁和庞统则坐在堂中,缓缓地喝着由孙策建议,经过炒制后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而非茶汤。

庞统的账册中记载着在他们出海后,成功征伐了占城国后,收获的数不胜数财货,其中有占城稻整整十万石,庞统也是在当地了解到占城稻既耐旱,又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而且生长期还短,只需五十余日便可完成自种至收后,才会带回这么多的占城稻。

孙策在看到这个后,很是惊喜,他已经能预料得到这十万石占城稻对于江东农业日后的发展会起到多大的影响了,至于庞统带回来这些粮食会不会对占城国百姓造成伤害,他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了。

除了占城稻之外,在甘宁的怂恿下,庞统还下令手下士卒,将整个占城国一切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基本都搜刮了回来,这其中光饱满丰润的南海珍珠多达数十筐,孙策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搜刮出来这么多的。

除了珍珠外,还有高大艳丽的珊瑚树,这些珊瑚树有足足近百株,一般的珊瑚树能有一二尺高便算是精品,可这近百株珊瑚树最低的也在二尺,其余的都是更高的,可以说全都是上等,另外,他们还搜刮了不少象牙、香料、犀角、乌木、虎皮至于还有不计其数的金银器物和翡翠碧。

说实话,能拉回来这么多东西,也是多亏了他们在当地抢到的三十多艘广船,这些广船其实是占城国不久之前从交州刚刚购买回来的,还沒怎么使用就都被甘宁和庞统给抢了。

看完账册后,孙策面带喜色地开口问道:“快跟我说说,你们这一仗是如何打的?”

闻言,庞统和甘宁对视了一眼,由甘宁开口说道:“回禀主公,我等沿海岸南下,自鄮县出发,途径章安、永宁、东冶,至交州南海郡,又穿过合浦郡与朱崖州之间,终至日南郡。”

听到这,孙策不禁叹道:“辛苦两位了。”

庞统与甘宁听后,齐齐抱拳道:“此乃吾等应尽之责。”

孙策又对甘宁说道:“继续往下说吧。”

“日南郡中,那占城国没做丝毫防备,不但城墙低矮,不足一人之高,其国内军队更是士气全无,且其武器装备奇差,士卒无甲就算了,还用的是木盾铁枪,并且不通阵法,在与我军的对战中一触即溃。”甘宁笑着说道,言语中表现出了对于占城军队极为不屑。

不过这倒也能理解,此时的大汉乃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任何一方大军阀吊打周围几十个国家,那还不是轻轻松松吗?

对此,孙策倒也认同,实力在这,低调不了啊,不过他还是更加深入地问了一句:“兴霸,那占城国王可曾被抓获?”

甘宁答道:“请主公恕罪,那占城国王跑得太快,我等刚刚攻入城中,那厮便抄小路跑入丛林之中,直至我军离开日南郡也未曾找到。”

孙策笑着说道:“无妨,若是那厮死了,往后谁再给我们搜刮钱粮金银。”

庞统和甘宁听了,一同哈哈大笑了起来

“士元,此行海路可还算顺利?”孙策继续问道。

庞统微微一笑,拱手答道:“启禀主公,海军中有数十老卒曾往来于交州,因而路上还算顺利,并无意外。”

孙策微微点头,虽然是出海,石从扬州到交州,可以说是国内航线了,确实没有多少意外,他又开口道:“士元可将海图绘制完毕?”

绘制海图是孙策交给庞统的一个任务,此前他原本想让庞统等人前往琉球,可后来想想,还是以保险为主,便改首次海航为走海路从江东前往交州。

对于这个问题,庞统点点头,从身上掏出了一卷帛书递了过来,并说道:“主公,这便是从江东前往交州的完整海图。”

孙策接过帛书,看着详细完整的海图微微点头,他看了两眼后,抬起头说道:“好了,这次你二人立有大功,带回的货物除了占城稻不准动外,其余东西随便挑选几车带回家,然后回去休整几日,之后我对你们有新的任命。”

闻言,庞统和甘宁皆是心中大喜,这次缴获如此之多,两人说不心动是假的,不过这些货物可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在他们看来,孙策口中的新任命必然是升官,这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

岐黄书院,位于钟山南麓,占地十分广阔,几近半座山都被其给占用了,在华佗带着一种弟子赶到此地时,岐黄书院已经基本完工了。

甚至连学生都已经招收的差不多了,华佗这位山长大人,为了筛选学生,可是费了不少劲,“岐黄书院”四个大字,龙飞凤舞。

华佗作为岐黄书院的山长,此时正在山上巡视,因为下个月他就要正式开始授课了,在他跟随船只出海的时间里,他的那些弟子们已经帮忙遴选出了近千名的学生,在他回来后,一齐跟着入住了书院。

对此,孙策自然也是要来视察一番的,一是书院马上就要开课了,他作为岐黄书院的建设者,不来了解一下,肯定说不过去;再者,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是打算全部冲入军队的,换句话说,这一批学生毕业后,将全部成为江东军的军医。

毕竟孙策一开始建设岐黄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战场上受伤士卒的死亡率,而华佗在知道第一批学生进入军队后,也没有反对,毕竟这么大一个书院花费肯定少不了,孙策提出这么个要求也是应该的。

率众赶到的孙策下了马后,抬头望去,整齐的上前级台阶绵延而去,一眼望不到边,台阶两边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平台上修建着庭院楼阁,这些庭院楼阁,有学生的宿舍,有教师的居所,有授课的厅堂,还有储藏各种药材的仓库。

他带着孙河等亲卫,拾级而上,路上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馨香,而且整个书院似乎都萦绕在这股淡淡的药香之中,一点也不刺鼻,反倒是颇为好闻。

已经得到消息的华佗,正从山上往下赶,从山脚下,往上看去,一个小黑影健步如飞,走在台阶上,如履平地,此人不是华佗还能有谁?但就这矫健的身手,说他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信。

没过多久,华佗便赶到了孙策这边,只见一袭白袍的华佗,脸色微红,稍稍有些气喘,精神看起来比刚下船的时候更加好了。

“在下拜见将军!”华佗躬身行礼道。

孙策笑了笑,扶起华佗,口中连说:“元化不必多礼!”

在华佗的引领下,孙策诸人又缓缓往山上走去,华佗时不时指着周围的建筑,给孙策一一介绍。

中医被分为内、外、儿、妇、骨等几科,这一次的近千名学生,将会主修外科与骨科,毕竟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救治战斗中受伤的士卒。

两人一边走,一边谈着,华佗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空地说道:“主公,那边是储存草药的地方!”

孙策放眼望去,华佗指着的地方,面积很大,有不少穿着黑色衣袍的人不知道正忙着做些什么,于是他便些疑惑的问道:“那些人在做些什么?”

华佗笑了笑,说道:“回禀主公,他们是书院的助教,正在整理草药。”

孙策点了点头,随华佗走了过去。

“这是田七,这是散瘀草,这是淮山药,这是穿山龙!”孙策指着竹斗笠里的草药,如数家珍般的说道。

华佗有些惊讶的点头道:“想不到主公对这些草药也有所涉猎!”

孙策微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活血化瘀止痛的药,我行军多年,自是识得。”

“对了,元化先生,我之前和你说过的沸水消毒和烈酒消毒,你感觉怎么样?”孙策突然开口问道。

华佗听到这里,面色肃然,向孙策拱手说道:“主公真是大才,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些方法确实有效,尤其是包扎伤口之前,先以烈酒清洗,后以沸水煮过的麻布包扎,效果更是奇佳。”

随即,他又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惜的是,那烈酒的产量不高,且价格又高,实在是不够实用!”

孙策闻言颔首,他不懂什么医学知识,可这些简单的急救常识还是了解一些的,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抗生素消炎药,但是通过这些简单的消毒方法,总算是可以稍稍降低一下感染的几率。

至于烈酒的问题,孙策也没有办法,归根结底还在于粮食的产量较低,因而酒的产量低,所以导致了烈酒的价格高,且产量低。

在华佗的引领之下,孙策又相继视察了书院里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还有上课的地方,学生宿舍修建的十分整洁,四人一间屋子,空间大小适当,学生食堂也不错,很是干净宽敞,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同时进餐,而上课的地方,则是一个巨大的讲坛,看起来书院中主要是以大课的形式来进行授课。

等到视察完毕,天色已将近黄昏,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晚风习习,还感觉有些阴凉,华佗自从来到书院开始,就一直住在书院中,今天也不例外。

而孙策在孙河和亲卫的护送下,往秣陵城赶去,当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众人才堪堪进城。

......

阅读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