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第76章寇氏嫡子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征南将军府外,一队人马在此停下了脚步。

随后一长一少走到了队伍前面,来到府前,那年长者对着门口的侍卫说道:“在下乃长沙刘氏族长刘泌,有求于将军,还请各位帮忙通报一声!”

听到他的话后,门口的侍卫立即将此事禀报给了孙河,孙河出来后看着两人皱了皱眉头,指着刘泌身旁的少年问道:“这是何人?”

“此乃在下外甥寇封,是为罗侯之后,寇氏嫡子。”刘泌恭敬答道。

孙河“嗯”了一声后,说道:“我可以去问一声,至于主公愿不愿意见你们就不得而知了。”

“多谢这位大人,在下日后必有回报。”

没有理会刘泌此言,孙河进去向孙策禀报道:“主公,府外来了一长一少,都是长沙人,说是有事相求,其中一人是长沙罗侯寇氏之后,您要见见他们吗?”

孙策想了想,说道:“带他们去正堂吧!”

先前离开长沙时,荆南四郡联军除了武陵郡的金祎领三千人逃跑外,其余兵马都被解决了,再加上当时长沙士族的态度,他本以为太史慈要不了多久就会带兵拿下荆南四郡之地。

但或许是收到了江东内部山越大乱的消息,又或许是得到了刘表的利益允诺,就连原本归顺了孙策的长沙士族都有了反心,更别提其余三郡还没投诚的那些士族了。

他们竭尽全力地阻止太史慈征伐荆南的脚步,不但是长沙内部经常出现动乱,其余三郡的太守也分别收到了当地士族的大力支持。

如此重重困难之下,用兵能力十分出色的太史慈也是丝毫没有办法,只能先在长沙稳住阵脚,现在长沙寇氏找来,说不定彻底拿下荆南的一个突破口,罗侯寇氏,这在长沙郡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若非寇氏分裂,其至少在长沙是一方霸主的存在。

很快,刘泌和寇封就被孙河领到了正堂,而孙策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见到孙策,刘泌立即拱手行礼道:“长沙刘泌,见过将军。”

至于寇封的反应更大,他直接跪在地上,对着孙策拜道:“长沙寇氏嫡子寇封,见过将军。”

听到寇封的自我介绍,孙策有些惊讶,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寇封后来做了刘备的义子,不过后来刘大耳也不讲究,竟然将其赐死了。

原本刘备无子,因此过继寇封为义子,想要让寇封来继承家业,可寇封过继之后,刘备又有了刘禅,那么问题来了,是亲儿子继承家业好,还是义子继承家业好?刘备当然是选择了亲儿子。

而寇封性格刚猛,又以气力过人、英勇善战而扬名,又比阿斗年长,所以在军中也有了自己的势力,万一刘备死后,寇封不服,这可如何是好,然后,就有了赐死寇封。

在赐死寇封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备其实是各有计较的,前者想要除掉寇封,是害怕刘禅掌权之后,自己背上一个残害先主义子的恶名,而后者除掉寇封,则是为了给亲儿子铺路。

总之,寇封就是个悲剧,从刘禅出生的那一刻起,寇封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此时的寇封,还是个少年,孙策的脑海中已经思考起了刚如何将其纳入自己麾下了。

寇封是个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一点就是其还算是比较重情。

原本刘备招他回成都,明摆着是要对他不利的,孟达看出来后,都劝他领兵投降魏国了,寇封却没有答应,直到临死之时,才后悔不听孟达之言。

可以说,寇封是对刘备有感情的,要不然一名性格刚猛,杀伐果决的武将,不会犹豫不决。

至于其这么做是否因为继承一事,只能说也不能怪他,本就是刘备给了他这样的希望,再者,真不愿意让其继承,明示或暗示均可,为何不言,还不是为了刘备的面子吗?

想到这,孙策决定改变寇封的命运,并且还要亲自培养他,他要让这个倒霉蛋为自己效力。

......

这时,见孙策迟迟未言,寇封再次沉声开口道:“将军,家父本为寇氏家主,不幸为族中奸人所害,家父死后,族叔伯夺我家产,将我赶出祖宅,封不得已之下往临湘投奔舅父,得知将军拿下长沙后,特来请您替我做主。”

说完,他以头捶地,数次而不停息,声音咚咚直响。

见状,孙策开口道:“抬起头来!”

寇封闻言,挺胸抬头,只见额头上已然血红一片。

如此做派,性格刚猛果决可见一斑,这种性格倒是个战阵之才,若是用的好,想来会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若是借你一队骑兵,你可敢前去复仇?”孙策嘴上如此说着,眼睛仔细观察着寇封脸上的表情。

跪在地上的寇封听后,心下大喜,连忙答道:“有何不敢?多谢将军成全!”

一旁的刘泌却是大骇,毕竟自家外甥还只是个少年,急忙劝阻道:“将军,不可啊...”

他才刚刚开口,孙策便挥手打断道:“心有鸿鹄之志,年少又有何妨?”

随后他看了寇封一眼,对孙河说道:“伯海,调一队亲卫骑兵过来,跟这位少年走一趟。”

孙策当然不会无缘无故交给寇封一队骑兵,一是他要借此事给予寇封恩惠,二则是要试一试寇封是否能成大器。

孙河看了看地上跪着的寇封,并不知孙策的想法,只是在心中暗叹寇封运气好,随即领命而去。

见事情已经定下了,刘泌的心情有些复杂,此时的他既担心着外甥的安危,又为外甥能够得到孙策的青睐而感到高兴。

很快,一队精锐的亲卫营骑兵便被孙河调来了,孙策转头对着寇封点了点头,寇封会意,起身朝着孙策抱拳行礼,随即转身往外走去。

百名精锐骑兵,紧随寇封身后,从会稽往长沙赶去。

......

罗县是个大县,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土地肥沃,罗县寇氏作为少有的世家大族,自然占有大量的土地。

甚至有人说,整个罗县里,有一多半的土地都归属于寇氏各房,而罗县里,有一半的百姓都是寇氏的佃户,由此可见,寇氏在罗县的势力之大。

寇氏各房,主要盘踞在罗县东部,这一带就是寇氏的天下,路上往来的行人,随便拉出一人,都能和寇氏扯上关系。

寇封虽然年少,可是英武过人,骑术也算精湛,父母早亡的情况下,他自然心思成熟得早。

马蹄踏在的土路上,看着两边整齐的田地,寇封知道,这些都该是自己的,一想到这,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恨,内心被怒火充斥的他双腿一夹,狠磕马腹,加速朝祖宅奔去。

寇氏的祖宅,就在前面不远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高大的门楼,在他八岁之前,都一直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夜里,懵懂的他被父亲派亲信僮仆送出了宅子,离开前,他还能听见周围的惨叫声,看到漫天的大火。

回忆至此,寇封的眼中似乎有些湿润,他的心在抽搐,他的父亲死后,这祖宅便被奸人所占,他还是后来在舅舅刘泌的帮助下,才打听清楚了一切。

眼下占据祖宅之人,是他的六叔,其便是那谋划害死父亲的奸人,此人如今自居寇氏族长,族人却纷纷不服,偌大的寇氏也因此四分五裂。

距离祖宅越来越近,寇封似乎听到了路边行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

“那不是寇封吗?”有人指着寇封惊讶道。

“什么,就是那个寇家家主嫡子吗?”另一个声音也说道。

对于数年前,寇家的那场变故,周围的人中知道的可是不少,如今寇封回来了,还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精锐骑兵,这明显是要复仇的节奏啊!

好奇心和八卦是人类改不了的特点,即便是两千年前,也不会例外,周围那些感觉有好戏看的闲汉们,当即呼朋唤友。

很快,祖宅附近,就围了不少的观众,寇封对此倒是并不在意,反而还觉得来的人越多越好,他就是要在众人面前复仇。

寇氏祖宅,守门的僮仆,看到大队骑兵过来,惊吓的,赶紧关上了门,那紧张的僮仆,还没有传话,就被寇封派人毫不留情的撞开了大门。

原本结实的黒木门,在数个精壮士卒的合力撞击下,很快便被撞倒在地,留下一什人马守门后,寇封直接扬起马鞭,跃马而入。

在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卒面前,寇老六在宅子里养着的护院家丁,就跟纸糊的似的,寇封则手持利剑,脸色阴沉,从大门口一直杀到堂上。

仅仅寇封一人,就手刃八个护院壮汉,原本对这少年很是轻视的亲卫营骑兵,在看到这副场面后,都对其刮目相看。

军中,本就是看重实力的地方,虽说孙策的亲卫都是军中的精锐,个顶个的战场好手,但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来,才有了一身本领,可寇封还是少年啊,第一次杀人,面无表情,这样的人天生就适合在战场上建功。

很快,寇封便来到了堂前,骑兵们也已经将整个正堂围了起来。

寇封的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这笑,和他身上的鲜血配在一起,显得分外诡异,他缓缓的走进正堂,来到了瘫软在地上的寇老六身前,此时的寇老六战战兢兢,浑身颤抖,显然是被吓着了。

“六叔,还认得我否?”寇封缓缓蹲下身子,手中染血的剑并没有收起,他捏着寇老六的头,将他的脑袋缓缓抬起来。

寇老六闻声一看,顿时瞳孔一缩,惊愕不已,这根本不可能啊,来人竟然是寇封那个贱种。

心里这么骂着,面上可一点不敢表现出来,寇老六趴在地上,拉着寇封的裤脚哭喊道:“从侄,从侄啊六叔错了,你就饶了六叔一命吧!”

那模样,鼻涕眼泪,一把把的,看起来,真是可怜的很呢。

然而寇封,并不为所动,他淡淡地说道:“六叔,当初你造反杀我父亲之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

说罢,他便将手中的利剑,插进了寇老六的心口,看着仇人死在自己面前,他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眼角不由得流下了两行清泪。

......

另一边,孙策在得知此番寇封的表现后,他颇为满意,尤其是当其一路长途跋涉后提着头颅来见他时,身上的血迹竟然还在,整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一股子彪悍的气息,这点在这个年纪很少有。

“你可有表字?”孙策看着在他面前单膝跪下的寇封问道。

见寇封摇了摇头,他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刘泌,笑着说道:“如此,我便越俎代庖,为你取个字吧,子戍如何?”

刘泌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赶忙提醒寇封道:“封儿,还不快多谢将军赐字?”

寇封也不是傻子,赶忙抱拳应道:“多谢将军赐字!”

想了想,孙策问道:“你可愿意,入军伍之中,博一个功名出来?”

经过之前的杀戮后,寇封感觉自己似乎本就应该在战场上厮杀,所以他毫不迟疑的说道:“封愿随将军,效力军中!”

孙策闻言,哈哈大笑,然后对孙河说道:“伯海,这小子是个好苗子,你好好带带他,暂且在亲卫营听命!”

孙河听了,自然是拱手领命,随即便再一次在心中暗叹这小子的好运气,不过话又说回来,好运气的又何尝只有寇封一人呢?

想当初,如今孙策军中的许多年轻将校不都是被孙策一眼相中,并委以重任的吗?就说他孙河,不也是孙策一句话,将亲卫营交给了他和徐琨统领吗?

战时,他们追随孙策冲锋陷阵,平时,则为孙策出行护卫。

如今的整个亲卫营,就是孙策的随军学堂,孙策往日里一有空闲,便会教亲卫武艺兵法,长此以往,亲卫营中的一个普通士卒,在军中再不济也能担当起屯长的职务,而不少人,即使做一军侯也无问题,而江东各郡过去的司马,也是优先从亲卫营中选调充任。

事实上,孙策正是通过这种手段,加强自己对治下的控制力,将年少的寇封安排进亲卫营中,显然是对其十分看重,打算亲自教导,这是多少人所求之不得的好事。

寇氏的事了,孙策并未立即带兵前往长沙,而是和刘泌进行了谈话,从其口中得到了不少有关长沙郡的情况。

毕竟刘泌乃是长沙郡中的地头蛇,有些情况,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而有了刘泌的配合,孙策自然是有了不少更深入的了解。

一番交流下来,孙策倒是感觉刘泌此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倒是见解不浅,这就是士族豪门的优势,他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深入的认识。

......

阅读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