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携风雨而来

《他携风雨而来》

第 23 章 浮屠堂下(二)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如尘提着灯笼在浮屠堂内找了好一阵,从满地灰尘中摸出一颗又一颗曾经散落在此的佛珠,找到一颗,就用手帕擦拭干净,仔细包好,再埋头去找下一颗。

一共十三颗佛珠,只剩最后一颗还没找到。

他又转身准备去角落里寻找,一转过来,余光刚好瞥见堂内侧方柱子后露出一抹白色的衣角。

他记得那是云棠的衣裳。

他顿住动作,转身将帏帽戴起,假装什么都没发现,提着灯笼走了。

云棠从柱子后出来时,刚好踢到那颗被如尘落下的佛珠。她取出功德灯照明,将佛珠捡起,仔细打量起来。

墨色玉质的佛珠被轻轻擦拭几下,立刻变得干净剔透。云棠摩挲着佛珠,望着已经被如尘关紧的大门,不解道:“他发现我了,为什么没揭穿?”

她和连珩是从房顶翻进来的,和如尘几乎前后脚,来不及闪避才躲在了柱子后。

连珩也从柱子后走出来,走到破败的佛台前,所答非所问道:“这里发生过一场大火。”

佛台的碎石里夹着一块碎布,边缘有烧焦的痕迹。浮屠堂的四壁被熏的漆黑,房梁和四根承重柱都有或轻或重的烧痕。

连珩将佛像的碎石清走,露出埋在其下的一大堆炭灰:“这里貌似是起火点。”

云棠也走近来看,她不由想起如尘那张布满疤痕的面容。如尘很可能正是在这场大火中烧伤的,那么放火的人是谁呢?

思量间,云棠注意到灰堆的一角下漏出几道怪异的沟壑。她顾不上干净,忙双手并用将炭灰扫开,很快,一副诡异的图纹呈现在二人眼前。

三朵流云绕着一只细长的眼睛,眼睛的瞳孔中刻着一只三足金乌。

云棠愣了愣:“这是什么?”

说着,顺手捋了一把额角落下的碎发,随着指尖滑过,她的额头上留下了四道行云流水的黑印。

连珩见状没忍住笑了一声。他攥拳挡在唇边,忍笑道:“这是往生印,看来我们找到回去的方法了。”

云棠注意到连珩在笑,心道:找到回去的方法也不至于这么开心吧?

她嫌弃地看他一眼,又低头仔细琢磨炭灰下的图纹:“往生印是什么?”

连珩解释道:“往生印是一种上古咒印,在天地间自然形成,因为不能人为刻画,所以极其少见。”

“史料上对往生印的记载并不多,我也只了解一点。据传,往生印通常成对出现,一阴一阳,”说着,他指向图纹中的三足金乌,“这是阳符,阴符中间是一棵桂树。阴符与阳符同时开启,可以跨越时空。”

“既然阳符在这,阴符应该不会太远。如果传说属实,只要再找到阴符,我们就可以离开了。”

云棠伸手摸了摸阳符图纹,没感觉到丝毫灵力波动:“这个阳符貌似被封死了,开启需要什么特殊的方式吗?”

话音初落,她忽然看到了自己沾满炭灰的手掌。她愣住两秒,恍然明白连珩刚刚是在笑什么,忙用手背在额头上蹭了一把,果然蹭到一片乌黑。

“好啊!原来你在笑我!”

云棠哪能吃这亏?

她反手就要往连珩脸上抹,连珩反应倒快,立刻后退半步避开。云棠扑了个空,脚下一滑,直接往旁边佛台上倒去。连珩见状忙上前扶住她,二人一拉一拽,险些一同跌在佛台上。

激起的炭灰迷了眼,连珩闭着眼揽住云棠的肩膀,将她从倒下的趋势中抱起。哪成想还没来得及放手,刚一睁眼,一只纤细修长的大黑手就朝他糊了过来。

高挺的鼻梁上被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连珩回过神时,云棠已从他怀中闪了出去。

连珩摸摸鼻尖,将蹭下炭灰在指尖捻了捻:“你诓我?”

云棠偏头一笑:“你上当了。”

二人看着彼此鬼画符一样的脸,一同笑出了声。

云棠拿出手帕递给连珩:“不闹了,你继续说,阳符要怎样才能开启?”

连珩接过手帕,想了想,没去擦。

他道:“按书中记载,阳符和阴符通常不会关闭。这里的阳符被封禁,很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

他起身,顺势将手帕揣进怀里,招手道,“你来看,这里多了一笔。”

云棠上前看向连珩手指的地方,发现那一处的流云比其他两处流云多了一道不明显的云尾。她微微皱眉,将功德灯提上前,仔细打量起来。

功德灯的光芒有驱鬼避邪之效。那道多余的云尾一照上功德灯,突然缩成了一小团。

云棠察觉不对,立刻伸出两指,直接将缩成一团的云尾从抠了出来。那道云尾反应也不慢,刚到云棠手里就化作一抹白烟升到了半空中。

“阿弥陀佛,施主手下留情。”

是那道云尾说的。

好家伙!

这年头,孤魂野鬼也开始吃斋念佛了吗?

云棠正惊讶,白烟开始汇聚成型,逐渐变成了一个半身的白胡子老和尚。

老和尚的身子几乎透明,但仍能看出眉目慈善。他从半空中降下来,向云棠二人施礼:“贫僧法号慧能,见过二位施主。”

慧能?

云棠立刻反应过来:“您是如尘的师父?”

听见如尘的名字,慧能大师不由叹了一声:“正是。”

云棠忙问:“我在如尘房里见到过您的牌位,您的魂魄为什么会在往生印里?”

慧能陷入缄默。

因为他不想离开,或者说,还不能离开。

慧能悬在空中沉默了半刻,终于在云棠探究的目光中开口:“想必施主早已看出此处发生过一场大火。”

“五年前,望亭山上来过一群山匪,贫僧在下山途中为其所害。如尘得知真相后,为替贫僧报仇,引一众山匪进入万古寺,放下一场大火,将十二名山匪尽数烧死在浮屠堂内。”

“此事归根结底是贫僧之过,却要小徒如尘担此杀孽,实在罪过。十二名山匪死后亡魂不散,徘徊在浮屠堂。贫僧恐其为祸世间,才不得已借往生印之力,将十二名山匪的亡魄镇压于往生印下,而自己却也因此困于此处,不得往生。”

云棠听完,思量道:“大师是为人所害,何必将错归在自己身上?不过,有一点晚辈有些想不明白。”

“晚辈与如尘接触虽不算多,但能看出他并非心狠手辣之人。何况他原是佛门弟子,恩师被害,自有官府主持公道,他为何会不惜犯下杀戒,亲手放火杀人?”

慧能闻言目光沉了沉,苍老浑浊的眼眸中泛起愁色:“实不相瞒,在这场大火发生前,贫僧这徒儿一直有一心结。他生于前朝将门,出生那日恰逢半面鬼降临世间。”

云棠听见“半面鬼”三个字骤然蹙眉:“半面鬼?是那个传闻中生于三界之外的恶灵吗?”

慧能点头:“正是。”

“半面鬼在他身上施下一道诅咒,咒他一生克亲可友,所爱之人尽数不得善终。这样的诅咒放在安康盛世或许尚有解法,可偏偏那几年战乱不断、旧朝迁都,如尘的爹娘也在随皇帝迁都途中相继丧于两场大火,他是灾星的言论也因此不可遏地传开了。”

慧能长长叹了一声。

“他那时才八岁。”

“前朝迁都黎洲,皇城被破的前一晚,皇帝找到贫僧,希望贫僧带他远走修行,化去他身上的劫数。所以贫僧才会带他辗转来到望亭山,修整荒废已久的万古寺,于此定居修行。”

“那后来呢?”云棠问道。

慧能继续道:“五年前,贫僧于梦中见西北方向出现佛光,醒来查阅古籍,才得知西北方向的九鸾山上有座天成古寺。”

“天成古寺中,有一位高僧也曾受过半面鬼的诅咒,却最终化去劫数,修得正果。故而贫僧孤身离开万古寺,希望千万九鸾山寻找化去如尘身上劫数的方法,却不料为歹人所害,还连累的徒儿犯下杀孽。”

“如尘这孩子看似淡漠,实则执拗。他一心觉得是自己身上的诅咒害了贫僧,所以一时糊涂,在浮屠堂内放了一场大火。”

慧能指向大堂中央已经破败不堪的佛台,“那时,他就跪在佛像前,任凭大火将他和那十二名山匪一起吞噬。”

“他的脸也是在那时烧伤的。”

“您刚刚说在这场大火发生前,如尘始终有一心结。”云棠不解,“那这场大火之后是发生了什么,让如尘解开了心结吗?”

慧能道:“他本该同样葬身于火海,是有人将他救了回来。他如今留在万古寺,也是在等那人回来。”

云棠想起了如尘那时提到的姑娘:“那个人是位姑娘吗?”

慧能点头,云棠又道:“一位女子能将如尘从火海里救出来,应该不是普通人吧?”

慧能没答云棠的话,只道:“历经五年之久,那十二名山匪的亡魂早已相继步入轮回,贫僧却仍受限于此。”

“施主若想开启往生印,需寻得贫僧生前之物焚化,超度贫僧的亡魂,才能解开往生印的封禁。”

“只是贫僧生前之物所剩无几,大概只有一串佛珠还留存于世。那串佛珠就在如尘手中,施主若是需要,向他去寻便是。”

如尘的确一直戴着一串梨木佛珠,但那是慧能大师的遗物,云棠觉得想要拿到佛珠,不偷、不抢,恐怕没那么容易。

她道:“那是您的遗物,如尘终日带着身上,恐怕不会舍得将它赠予旁人。”

慧能却道:“如尘终日戴着贫僧之物,不过是放不下当年之事。若施主能解开他的心结,一串佛珠不过是身外之物,送人又何妨?”

云棠无奈苦笑,心结哪里是那么好解的?小孩子看几本话本都会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她和如尘才相识不过半日,哪有这本事?

她愁道:“晚辈嘴拙,解心结这事,实在有心无力,真的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寻了吗?”

慧能大师笑了笑:“施主放心,若这世上还有一人可以解开如尘的心结,也只能是你。”

云棠只以为他在客套,忙拱手:“您抬举,可不敢当。”

慧能大师说完,又一溜烟回到往生印成了那道多余的云尾。

云棠回头看了看连珩:“怎么办啊连公子,万一如尘师父舍不得佛珠,我们可就别想离开了。”

连珩只是淡淡一笑:“无妨。”

云棠:“......”

忘了,咱们连公子的心态一直是顶好。

而此时,如尘早已提着灯笼回到了后院的房间。他将拣回的佛珠又仔细擦拭一遍,小心翼翼地收进一个木匣中。

他如今佩戴的佛珠是慧能大师的遗物,戴在身上只为追忆故人。这串散落在浮屠堂内的墨玉佛珠,才是他自己的。

十二颗佛珠,差一颗才能串成原本的模样。可他找不到最后一颗佛珠,就像等不到离开的故人。

他将烛台搬到床头,从枕下拿出一本褐色的手记,翻到最后一页,提笔写了起来:

“阿墨,今天寺里来了两位客人,很特别。他们的容貌几乎和我们一样,当然,是曾经的我。”

“那位姑娘很像你,又不太像你,她比你爱笑些。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差点以为是你回来了。”

“可惜,她终究不是你。”

“阿墨,快五年了。当年我葬身火海,你不惜逆转忘川之水,将我带回人间。如今人间处处烟火,四海之大,我又该去何处寻你呢?”

阅读他携风雨而来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